建設工程教育網 > 政策法規(guī) > 部門規(guī)章 > 正文
2013-09-23 16:48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各流域機構、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水利(水務)廳(局):
2002年是我國政治經濟發(fā)展進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年。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做好2002年的水文測報工作,確保大江大河、大中型水庫、大中城市和重要設施的防洪安全和安全度汛,對于確保國民經濟穩(wěn)定快速增長、維護社會穩(wěn)定,為十六大的召開創(chuàng)造穩(wěn)定的經濟社會環(huán)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水文是防汛的耳目、參謀和助手,水文情報預報是各級防汛指揮部門進行決策的重要依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水文測報工作的領導,抓緊汛前準備,切實做好今年的水文測報工作,保證做到頂?shù)米 y得到、報得出,準確及時。具體要求如下:
1、統(tǒng)一認識,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落實責任。要切實加強對水文測報工作的領導,立足于防大汛、戰(zhàn)大洪,從難出發(fā),從嚴要求,精心組織,強化管理,采取得力措施,落實崗位責任制。落實好水文測報所需的經費、物資和器材,確保水文測報工作的順利進行。
2、認真開展汛前檢查,抓緊進行水毀水文測報設施的修復和更新改造。汛前要開展一次全面、深入的檢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找出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出整改計劃,有針對性地做好汛前準備工作。要高標準、高質量地修復水毀水文測報設施,務必在主汛期到來之前完成,對已修復的水文設施要逐項進行檢查驗收;對水文測報設施、儀器設備進行全面的維護,做好必要的物資儲備,保證測報設施的良好運行狀態(tài);要抓緊測報設施和儀器設備的更新改造工作,不斷提高水文測報能力。
3、做好各項技術準備工作。全國各水文單位要參照我局已印發(fā)的《全國重要水文站測洪及報汛方案》(第一卷),盡快編制其余全國重要水文站的測洪及報汛方案(詳見附件3),特別是對超標準洪水和異常洪水情況要有應急對策和措施。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洪水預報方案。認真學習和貫徹水文測報方面的有關規(guī)定、規(guī)范和標準,嚴格按規(guī)范操作。通過組織汛前測報演習、崗位練兵和學習培訓,提高水文職工隊伍的整體技術水平和應變能力。要確保水文通信系統(tǒng)的暢通和水情計算機廣域網的安全運行,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
4、把安全生產放在首位,消除各種事故隱患。各水文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要切實負起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把安全生產放在首位,健全各項規(guī)章制度,嚴格防范安全漏洞,及時發(fā)現(xiàn)、整改事故隱患,對水文測報設施、設備、車輛、船舶要嚴格按規(guī)定進行檢查,加強維護,確保安全。要層層建立安全責任制,將責任落實到人,切實做好水文測報中的安全工作。
5、及時總結,加強宣傳。各地要及時總結水文測報工作中出現(xiàn)的經驗和問題,好的經驗要及時推廣,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解決。要加大水文測報工作的社會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媒體和現(xiàn)代化的技術手段,為政府部門、社會公眾和各類用戶提供及時、準確的服務。圍繞防汛抗旱等熱點水事問題,及時開展測報工作,并將成果及時向社會公布,不斷提高水文的社會地位和公眾現(xiàn)象。要宣傳水文在防汛工作的作用,表彰在抗洪水文測報工作中涌現(xiàn)出的好人好事。
6、重視水文測報信息的上報工作。各地要把水文水毀情況的上報工作作為一項制度來抓,重大汛情預測預報,重大水毀要及時上報,要把填報水文水毀等有關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的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來完成,指定專人負責。按照“填報說明”中的要求按時、實事求是地填報水文測報有關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對不認真填報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的單位,在中央水利基金和特大防汛費的申報和安排中將不予考慮。
水文水毀情況上報之前,各級水文局領導要嚴格審核簽字,要認真核實,使各地上報的申請水毀修復資金情況與統(tǒng)計上報的水文設施水毀情況數(shù)字保持一致。并請防辦核實蓋章后上報部水文局水文監(jiān)測處。
7、請將水文測報汛前準備工作情況,于四月二十日前上報水利部水文局。內容包括:汛前工作布置情況(會議、發(fā)文等),汛前檢查,2001年水毀修復情況(水毀直接經濟損失,水毀修復,資金下達、落實、使用等),技術準備(測洪方案制定、人員培訓、測報演習等),存在問題和需及時解決的問題,對策及措施等。
聯(lián)系人:水文監(jiān)測處 郭治清、崔玉蘭
電話:010-63202305、010-63202032,
傳真:010-63203500
E-mail:ylcui@mwr.gov.cn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