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原承租人仍然健在不發(fā)生承租人變更,在這種情況下承租人當然還是原承租人。
第二,承租人依法變更,變更后的承租人為新的公房承租人。在第二種情形中,有些變更不符合規(guī)定,侵犯了其他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的利益,被侵權的其他家庭成員可以請求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撤銷原來的變更,作出新的變更。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拒絕變更的,當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法院依法予以撤銷。
第三,原來的承租人可能去世多年,公房由其共同生活的部分家庭成員繼續(xù)居住并交納房租,按規(guī)定早就應當辦理變更手續(xù),但是因為沒有拆遷補償?shù)膯栴},大家都沒有異議,一直到現(xiàn)在仍然沒有辦理變更。問題主要出第三種情形中。
由于拆遷補償涉及較大的利益分割,家庭成員之間在變更承租人的問題上出現(xiàn)了不同的意見。符合公房承租人條件的當事人向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申請變更,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以其他家庭成員存在異議為由不予變更,所以就一直拖著,到底誰是承租人的問題至今懸而未決。就筆者了解,這種情況十分普遍。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公房承租人應當如何認定呢?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要根據(jù)承租公房的實際居住和繳納房租的狀況來決定。在原承租人死亡或者外遷后,與其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繼續(xù)居住該房屋并向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繳納房租的,與政府公房管理部門或直管公房經營管理單位之間形成了事實上的公房租賃關系,實際居住的家庭成員成為事實上的公房承租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