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8 10:20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上海鐵路南站作為上海鐵路樞紐規(guī)劃的南大門,也是上海市規(guī)劃中重要的對外交通樞紐和市內換乘樞紐。區(qū)域內除鐵路南站外,還包括長途汽車站、8條近郊線路和12條市內公交線路總站、3條軌道交通線路站點以及出租車和其它社會車輛的上下客站點,如何處理好各種交通方式的相互連接成為項目成敗的關鍵。
應業(yè)主邀請,法國AREP公司和上,F代建筑集團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聯合體參加了上海鐵路南站建筑方案概念設計國際招標,經過三輪競標中選。上海鐵路局局長陸東?戳擞扇A東設計院等設計的的上海南站新格局后說,上海南站站房建設在指導思想、規(guī)劃原則、設計理念上,實現了具有前瞻性的“四大突破”:首先,實現了國際招標“零”的突破;其次,強調了“以人為本”,突破了鐵路過去站房設計“以管理為本”的思路;再者,突破了鐵路過去站房建設“以我為主”的老大觀念(與周邊環(huán)境脫節(jié)的弊端,統(tǒng)一規(guī)劃,綜合統(tǒng)效),強調了火車站與城市的有機結合,強調了地區(qū)性景觀的整體效應;第四,突破了車站旅客人流與社會人流隔離分開的傳統(tǒng)站房模式,提出了解決國鐵、地鐵、地面公交的換乘通道“交融”的新思路。
圓形主展屋突破常規(guī)5萬平方米的圓形屋蓋,晶瑩剔透的外觀,無論在白天還是夜晚,都能成為各個方向的視線焦點。建筑整體結構,氣勢磅礴。南來北往的火車可從主體建筑的架空部分穿行而過。沒有喧囂的高音喇叭,沒有混雜的往來客流,圓形火車站的創(chuàng)意,帶來的是井井有條的大空間概念。南站的主站屋大致有3層:上層是出發(fā)層,有700多米長的高架環(huán)形出發(fā)平臺、可同時容納1萬(六千)多人候車的候車區(qū)、檢票通道等;中層與地面同高,是站臺層,與南站的南北廣場相連,有貴賓候車室、車站公安派出所等;下層是到達層,設有旅客出站地道、6600多平方米的地下換乘大廳、售票廳等。這一布局大大方便了借助各類交通工具到達南站的乘客,更可使出站旅客快速有序疏散。以候車為例,乘坐出租車等機動車的乘客,可以在高架環(huán)形出發(fā)平臺下車,從任意一個入口處進入候車大廳,車輛可沿坡道下至南北廣場疏散,或沿高架匝道通往滬閔高架;乘坐地鐵一號線、明珠線和規(guī)劃中輕軌線的乘客,南北地下換乘大廳進入主站屋;至于乘坐各類公交車、團體大巴的乘客,還可以在南北廣場下車后,沿步行通道進入主站屋。
從功能上而言,圓形設計解決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環(huán)形高架車道大大增加了停車長度,其可循環(huán)性能避免車輛堵塞的情況,以保證車站本身的營運效率和城市高速干道的通暢;二是環(huán)形廣廳大大增加了入口的數量,提供了旅客進站的高穿透率。從形象上而言,圓形設計也解決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車站主立面究竟是列車進站面向城市的方向還是面向廣場的南北方向,圓形方案以其向心性和均衡性,巧妙回避了主立面的概念,使各個方向的視覺效果更為穩(wěn)定奪目;二是由于地塊中鐵路與南北兩側城市主干道成一定角度,而跨線式候車方式控制了建筑主軸線勢必垂直于站臺,這樣使得主站房與周邊道路廣場形成扭曲的緊張關系,圓形設計成功地解決了這一矛盾,使之與周邊的關系更為和諧。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