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0 14:21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建筑物的所有承受負荷都是通過基礎然后傳給地基的。我們稱建筑物與地基的連接地帶為基礎。地基基礎分為獨立基礎和筏形基礎。基本上來說,要結合實際的情況確定每一種類型自身的使用局限和優(yōu)勢。需要采用必要的措施進行改善沒有足夠的承載力,具有一定的粘著性,軟土性質的地基,混有雜士的淤泥是這種地基基本的組成物質。
在設計之初的實地考察時要檢測淤泥的均勻性,并提供相應的數據參考。經過初步的籠統(tǒng)計算之后,要做早期的均勻分布的作業(yè)管理。依據不同的荷載位,相應的選擇筏形基礎或者是筏形基礎。地基的承載力足夠下,適宜采用獨立基礎的方式。
主要因為這種方法成本比較低。而我們必須加大接觸面積處理那些建筑物又相對較高地基相對較差的矛盾體,此時需要使用效果比較好,使用費用比較高的筏形基礎代替已經不能發(fā)揮功效的獨立基礎。為了保證地基的質量標準,遇到這種情況施工單位要避免退而求而其次,在不需要采用筏形基礎時同時也要避免經濟的浪費,浪費資金成本。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