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30 14:16 來源于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觀星臺有哪些建筑特點?
觀星臺位于登封市告成鎮(zhèn),嵩山風景名勝區(qū)的八大景區(qū)之一。觀星臺由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創(chuàng)建,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筑物之一,它反映了我國古代科學家在天文學上的卓越成就,在世界天文史、建筑史上都有很高的價值,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觀星臺由臺身與石圭、表槽組成。臺身上小下大,形似覆斗。臺面呈方形,用水磨磚砌造。臺高9.46米,連臺頂小屋通高12.62米。臺下邊寬16米多,上邊約為下邊之半。在臺身北面,設有兩個對稱的出入口,筑有磚石踏道和梯欄,盤旋簇擁臺體,使整個建筑布局顯得莊嚴巍峨。臺頂各邊有明顯收縮,并砌有矮墻(女兒墻),臺頂兩端小屋中間,由臺底到臺頂,有凹槽的“高表”。在凹槽正北是三十六塊青石平鋪的石圭(俗稱量天尺)。石圭通長31.19米。觀星臺的建立反映了當時我國天文科學的巨大成就。測影臺在登封縣城東南十五公里的告城鎮(zhèn)北,建于唐開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測影臺又名“周公測景臺”。臺用青石制作,分臺座和石柱兩部分:臺座上大下小,呈梯形錐體,四邊稍有偏斜,各邊寬窄不等。石柱為表,臺座為圭。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