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關 > 正文
2015-04-24 16:45 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整理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1)打膠應在封閉、清潔的專用車間內進行,車間內應有空調設備,溫、濕環(huán)境應符合工藝要求。
(2)使用的結構硅酮密封膠牌號應符合設計要求,并有相容性試驗報告,使用的型材、玻璃、雙面膠條應與相容性試驗報告一致。結構硅酮密封膠應在保質期內使用。
(3)混膠機混膠應比例準確,混膠均勻。每班打膠前應采用蝶型試驗檢查混膠均勻性,采用折斷試驗檢驗膠的固化時間:蝶型試驗是將混合好的膠擠在一張白紙上,膠堆直徑約20mm,厚15mm,將紙折疊,折疊線通過膠堆中心,然后擠壓至3~4mm厚,攤開白紙,可見膠堆形成8字形蝴蝶形。如果打開紙后見膠塊有白色斑點、白色條紋,則說明結構膠沒有充分混合,不能注膠,一直要到顏色均勻,充分混合,才能注膠。在生產全過程中,都要將蝴蝶試樣編號記錄;折斷試驗亦稱膠杯試驗,用來檢查雙組分密封膠與固化劑的配合比例。在一個小杯中裝入3/4深度的混合后的膠,插入1根小棒或1根壓舌板,每5min抽一次棒,記錄每次拔棒時間,一直到膠被扯斷為止,此時間稱為扯斷時間。正常的扯斷時間應為20—45min。應調整基劑與固化劑的比例,使扯斷時間保持在上述范圍內;不論單組分結構膠還是雙組分結構膠,均應留下剝離試驗樣品和切開試驗樣品。剝離試驗樣品是用清潔工序中同樣的清潔劑清潔300mmx400mm的鋁板或玻璃板,注上截面為15mm×15mm、長為200mm的膠條,準備作剝離試驗。切開試驗樣品則在上述鋁板或玻璃板上注上截面為70mm×6mm、長為150mm的膠帶,以上兩種試件都與板材按同條件養(yǎng)護。
(4)半隱框、隱框幕墻中對玻璃及支撐物的清潔工作應按下列步驟進行:把溶劑倒在一塊干凈布上,用干凈布將粘結物表面的塵埃、油漬、霜和其他臟物清除,然后,用第二塊干凈布將表面擦干;對玻璃槽口可用干凈布包裹油灰刀進行清洗。清洗后的構件,應在1h內進行密封;當再污染時,應重新清洗。清洗一個構件或一塊玻璃,應更換清潔的干布。清潔時不應將擦布放在溶劑里,應將溶劑傾倒在擦布上;使用和儲存溶劑,應用干凈的容器。
(5)每次混合后開始注膠時,都要記錄本批注膠開始的玻璃板材編號;停工時,也要記下最后一塊板材的編號。在加工的玻璃板材上,清潔工與注膠工都應留下自己的工號以備查驗,工號可用鋼印打在鋁框邊緣。
(6)打膠后玻璃板塊應水平靜置養(yǎng)護,養(yǎng)護環(huán)境應清潔、平整、無振動,環(huán)境溫度18~28℃,濕度為65%~75%較適宜:要判斷膠的固化程度,可利用混膠時留下的切口試驗樣品。切口膠體表面如果閃閃發(fā)光,非常平滑,說明尚未完全固化;反之切口膠體表面平整,顏色發(fā)暗,則說明完全固化,可以搬運。未完全固化的板塊不能搬運,以免粘結力下降。經(jīng)21d達到強度后,可用剝離試驗檢驗其粘結力,試驗時拉住膠樣品一端,用刀在膠條中間開50mm,再用手拉住切口的膠條向后撕扯,如果沿膠體中撕開,則為合格;反之,如果在基材表面剝離,而膠體未被破壞,則說明粘結力不足,該批材料不合格;
(7)貯膠的房間溫度不得過熱或過冷,夏季不宜超過27℃。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wǎng)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