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0 14:23 來源于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1)和相交道路的等級,立交的功能定位相適應,和預測交通流量相適應;相交道路等級高,轉向交通大的應采用高等級立交;交通流量大、設計速度較高的流向,要求采用較高的匝道線形標準。
2)應充分考慮其在城市路網中的地位和作用,運用系統(tǒng)的觀點來進行立體交叉型式的選擇,避免過分注重部分結點功能而降低了整個路網的交通功能。
3)必須和立體交叉地點自然條件和環(huán)境條件相適應,應充分考慮周圍地形地質條件、用地范圍、周圍建筑及設施分布現狀等;在滿足交通要求前提下力求合理利用地形,做到工程技術、經濟、環(huán)境三者協(xié)調統(tǒng)一。
4)應充分考慮到輔道、非機動車和行人的交通需求,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5)要全面考慮近遠期結合,既要考慮近期交通需求,減少投資費用,又要考慮遠期交通發(fā)展而實施的可操作性,做好用地控制,同時做到前期工程能為遠期工程所利用,避免和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6)應考慮采用多方案比選,建立多目標的評價指標體系,力求技術指標、交通功能指標、經濟指標、環(huán)境指標、運營管理指標的綜合最優(yōu)。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