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工程師《安裝計量》第四章工程施工技術(6)
(三)降水與排水
在開挖基坑或溝槽時9土壤的含水層常被切斷,地下水將會不斷地滲入坑內。雨季施工時,地面水也會流人坑內。為了保證施工的正常進行,防止邊坡塌方和地基承載能力的下降,必須做好基坑降水工作。降水方法可分為重力降水(如積水井、明渠等)和強制降水(如輕型井點、深井泵、電滲井點等)土石方工程中采用較多的是明排水法和輕型井點降水。
排除地面水一般采取在基坑周圍設置排水溝、截水溝或筑土堤等辦法,并盡量利用原有的排水系統,使臨時排水系統與永久排水設施相結合。
1.明排水法施工
明排水法是在基坑開挖過程中,在坑底設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圍或中央開挖排水溝,使水流入集水坑,然后用水泵抽走
抽出的水應予引開,以防倒流。
明排水法由于設備簡單和排水方便,采用較為普遍。宜用于粗粒土層,也用于滲水量小的黏土層。但當土為細砂和粉砂時,地下水滲出會帶走細粒,發(fā)生流砂現象,導致邊坡坍塌、坑底涌砂,難以施工,此時應采用井點降水法。
集水坑應設置在基礎范圍以外,地下水走向的上游。根據地下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狀及水泵能力,集水坑每隔20~40m設置1個。
集水坑的直徑或寬度,一般為0.6~0.8m.其深度隨著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經常低于挖土面0.7~1.0m.坑壁可用竹、木或鋼筋籠等簡易加固。當基礎挖至設計標高后,坑底應低于基礎底面標高1~2m,并鋪設碎石濾水層,以免在抽水時間較長時將泥砂抽出,并防止坑底的土被攪動。
采用集水坑降水時,根據現場土質條件,應能保持開挖邊坡的穩(wěn)定。邊坡坡面上如有局部滲出地下水時,應在滲水處設置過濾層,防止土粒流失,并設置排水溝,將水引出坡面。
2.井點降水施工
井點降水法是在基坑開挖之前,預先在基坑四周埋設~定數量的濾水管(井),利用抽水設備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并在基坑開挖過程中仍不斷抽水。這樣,可使所挖的土始終保持干燥狀態(tài),也可防止流砂發(fā)生,土方邊坡也可陡些,從而減少了挖方量。
井點降水法有:輕型井點、電滲井點、噴射井點、管井井點及深井井點等,井點降水的方法根據土的滲透系數、降低水位的深度、工程特點及設備條件等。
建設工程教育網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