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二級建造師考試《公路工程》案例分析(10)
(橋梁上部結構支架施工方法)
10、[背景材料]
某大橋為三孔一聯(lián)預應力鋼筋砼連續(xù)梁橋,孔徑布置為25+32+25 m ,采用就地澆筑方法施工,CKC門式鋼支架,使用組合鋼模板。施工單位充分考慮了施工預拱度的因素,并對地基進行了處理,對支架施加了預壓。
[問題]:
1、施工預拱度的確定應考慮哪些因素?
2、哪些因素決定地基的處理方式?
3、支架是否需要預壓?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施工預拱度的確定應考慮如下因素:(1)卸架后上部構造本身及活載一半所產生的豎向撓度。(2)支架在荷載作用下的彈性壓縮撓度。(3)支架在荷載作用下的非彈性壓縮撓度。(4)支架基底在荷載作用下的非彈性沉陷。(5)由混凝土收縮及溫%%度變化而引起的撓度。
2、地基處理的方式根據(jù)箱梁的斷面尺寸及支架的型式對地基的要求而決定,支架的跨徑大,對地基的要求就高,地基的處理形式就得加強,反之就可相對減弱。
3、支架應根據(jù)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預壓,以收集支架、地基的變形數(shù)據(jù),作為設置預拱度的依據(jù),預拱度設置時要考慮張拉上拱的影響。預拱度一般按二次拋物線設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