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地梁一般是承受基礎的豎向反力,是受力構件。其尺寸和配筋根據(jù)豎向反力值確定。
基礎拉梁是調節(jié)基礎不均勻沉降及承受一層隔墻的荷載,其尺寸按跨度的1/15確定。
在計算模式中,拉梁可以考慮為僅承受自重和底層墻體總量并且將之傳給兩邊基礎的兩邊鉸支(或者有時可以考慮是彈性支座)的單跨梁(即在兩邊基礎內鋼筋不連續(xù)而是達到錨固長度),它的計算同一般的上部結構兩邊鉸支梁;然而,拉梁在實際施工及使用中,由于其基底下層土為老土或者施工中形成的壓實土層,而且在協(xié)調變形的過程中會承受一定的兩邊基礎的變形差異帶來的影響,所以完全沒有土反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保守地說,拉梁計算應考慮上下部均配置受力鋼筋以應付兩種可能性的發(fā)生。一般可以使上下部鋼筋配置一致。至于實際計算,1/15的長跨比在底層層高以及拉梁埋深總和較大的情況下,可能會小點。
拉梁是基礎之間的聯(lián)系梁,其主要作用如下,計算方法依其作用而異
1.僅為加強基礎的整體性。
調節(jié)各基礎間的不均勻沉降,消除或減輕框架結構對沉降的敏感性。
取拉梁拉結的各柱軸力較大者的1/10,按受拉計算配筋,鋼筋通長,按受壓計算穩(wěn)定;
此時基礎按偏心受壓基礎考慮;A上土質較好時,建議采用該方法
2.用拉梁平衡柱底彎矩。
按受彎構件計算,考慮到柱底彎矩的方向的反復性,鋼筋通長。
此時基礎按中心受壓基礎考慮。
3.上兩相并兼承托首層墻體或其他豎向荷載。
將豎向荷載所產(chǎn)生的拉梁內力與上兩種結果之一組合進行計算。
4.構造措施
梁寬b=1/25~1/35L,梁高h=1/15~1/20L,配筋上下相同,并滿足構造要求
001:拉梁的計算方法有兩種:
1、取拉梁所拉結的柱子中軸力較大者的1/10,作為拉梁軸心受拉的拉力或軸心受壓的壓力,進行承載力計算。按此法計算時,柱基礎按偏心受壓考慮;A土質較好,用此法較節(jié)約。
2、以拉梁平衡柱底彎矩,柱基礎按中心受壓考慮。拉梁正彎矩鋼筋全部拉通,負彎矩筋有1/2拉通。此時梁的截面高度宜取下面的取值較高者。如拉梁承托隔墻或其他豎向荷載,應將豎向荷載所產(chǎn)生的拉梁內力與上述兩種計算方法至一所得之內力組合計算。拉梁截面寬度大于等于1/25L~1/35L,高度大于等于1/15L~1/20L.如按0.1N法計算,配筋應上下相同,且不少于615平方毫米。
補充基礎梁的有關內容:
。1)一般工程無特殊要求時,基礎梁頂標高取-0.050(與基礎短柱頂平);
。2)基礎梁地構造在圖紙中注明:先素土夯實,再鋪爐渣300厚,梁底留100高空隙;
。3)基礎梁平面定位尺寸必須明確,基礎梁支座若沒有完全落在基礎短柱上,即基礎梁端部懸空或局部懸空時,應注明梁下以同標號同澆素砼填充,基礎短柱嚴禁出現(xiàn)外凸現(xiàn)象;
。4)基礎梁一般采用C20或C25等級的混凝土澆筑;
。5)注意基礎梁高度一般取1/12跨距。
a.跨距為6m時,梁高一般取500;
b.跨距為7.5m時,梁高一般取600或650;
梁配筋大小應根據(jù)其荷載計算確定,一般可取6Ф16,Ф8@100/200.
002:當基礎按軸心受力計算
上部結構傳來底彎距由基礎梁平衡時,基礎梁應設置在基礎頂面,當基礎梁僅起連接作用或作為首層墻體基礎時,可設置在-0.05標高處。
003:拉梁的設置情況:
1.有抗震設防,基礎埋深不一致
2.地基土質分布不均勻
3.相鄰柱荷載相差懸殊
4.基礎埋深較大
拉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彎矩,調節(jié)不均勻沉降等。
多層建筑,基礎埋深較淺,宜設在基礎頂面;高層建筑,宜具體情況而定
基礎拉梁與基礎梁-1
004:
1.我想基礎埋置很深時,可以在o.oo下50或60設基礎梁,這樣可以降低底層柱的計算高度;
2.如果基礎埋置不深,明知基礎梁拉在靠近0.000處會造成短柱,那就設在基礎頂面;如果非得拉在靠近柱根處,那可以設基礎短柱,加大柱截面,箍筋加密;
3.何時設基礎梁,樓上說得很清楚,我想補充以上兩條,請各位大蝦指教;
005:
Q:請問基礎梁配筋是按什么算的·
比如開間6m的門式鋼架,柱下獨立基礎,基礎梁(我們說的地梁)高為l/12~l/10取,配筋怎么算·
A:如果上面沒有墻體荷載的話,一般取較大柱底軸力的1/10,按軸心受拉構件計算一下就行了。
基礎梁的主要作用是平衡柱下端彎矩,協(xié)調地震時各基礎的變形,使基礎能共同協(xié)調工作,所以我認為基礎梁最好設在基礎頂面處。只有當基礎埋深很深時,才在接近室內地面處再設一道梁,以減小首層柱的計算高度。
“若基礎埋深較淺時,基礎梁設在某個靠近正負零的標高處,基礎梁到基礎頂之間的柱就非常有可能是短柱甚至超短柱了”。這種說法在下有不同看法。所謂要避免短柱的出現(xiàn),是為了防止地震時短柱吸收過大的地震力,并發(fā)生脆性破壞。而基礎梁到基礎頂之間的短柱由于在地面下所以并不受地震力的直接影響,這樣做也沒什么。但我會優(yōu)先選擇把基礎梁設在基礎頂面處。
單獨計算,承受底層墻荷載,按連續(xù)梁計算!
這兩種地梁在PKPM里的建模方法,應當是不一樣的。
1:基礎拉梁即地基梁,應在JCCAD里按地基梁輸入計算出圖。
2:設在0.00處的地梁,是上部結構的一部分,應在PMCAD里一個標準層建模。用TAT或STA計算出圖。由于沒有樓板,板厚和荷載都賦0.樓板應定義為彈性板。地下室層數(shù)應賦1.還要注意短柱問題。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所有,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wǎng)部分資料為網(wǎng)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wǎng)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wǎng)站聯(lián)系,本網(wǎng)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wǎng)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聯(lián)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