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工程教育網 > 專業(yè)資料 > 工藝工法 > 水利水電 > 正文
2014-05-19 17:31 來源于網絡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糾錯】
1治理理念
河道生態(tài)治理的目的是通過一定的手段,構建起一種既適合人類生存,又能保持生物多樣性的適合自然生存的狀態(tài),從而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fā)展。這一目的表現(xiàn)在實際中的具體要求為水流必須清澈、河岸須有綠色植物、河道的橫向要保持空氣、水分的流通、河道要盡量保持其原有的形態(tài)。
首先是對水體質量的要求,清澈的水流是保證河岸、水下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同時,水流的流勢要自然多樣,生動豐富;兩岸的河濱要有多種類、搭配合理的綠色植物群落,綠色植物選擇時要根據不同的水情選擇合適的物種,盡可能地保留原有的野生植物,營造自然的環(huán)境氣息;河道的橫向要保持空氣、水分的流通,以能保障動植物的生存環(huán)境;河道的縱向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期原有的蜿蜒曲折的形態(tài),尤其要避免裁彎取直的設計思路,而要創(chuàng)作條件增加河水自然流勢的多樣性,減少人工痕跡,體現(xiàn)河流及周圍景觀的自然性。
2設計思路
根據河道生態(tài)治理的思想,在進行河道生態(tài)建設時,要堅持將“回歸自然”和“以人為本”相結合的思路,既要保留河岸原有的水草、礁石等,恢復河道原有的排洪、蓄水、航運等自然功能,保持河道原有的自然特征和水體流勢的多樣性,建設仿自然型的河流,還要處理好人、水關系,建立起親水、安全的人水和諧環(huán)境,滿足人類活動對河道的要求。針對湖州市存在的水污染嚴重的問題,在進行河道生態(tài)建設中,應當著重加強截污、治污的管理工作,建立污水處理配套措施,通過沿河埋設管道,設立分級沉淀池對居民生活區(qū)的生活污水進行截留、沉淀,將其中對水體有害的物質排除后,再將其排入河道;同時,在建設主要行洪通道的基礎上,還應設立多功能的攔污柵,采取一定的保潔措施,對已整治好的河道進行保護,以保證其功能的正常發(fā)揮,實現(xiàn)治理的目的。
3生態(tài)河護岸在河道生態(tài)建設中的應用
生態(tài)護岸是指河道恢復后的自然護岸,或是具有自然護岸“可滲透性”的人工護岸,它采用自然材料,形成了一種“可滲透”的界面,具有豐水期泄洪、枯水期補枯,調節(jié)水位的作用,還能構成豐富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保證河岸橫向的空氣流通、河岸和河流水體之間的水分交換和調節(jié)。使河流地貌更加多樣,提高河流的自凈能力,同時還能與周圍的環(huán)境構成一道優(yōu)美的風景線。這一新型的護岸結構在實踐中的不斷應用和推廣是河道生態(tài)治理水平發(fā)展的中的一大進步。
1、凡本網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建設工程教育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建設工程教育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2、本網部分資料為網上搜集轉載,均盡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與本網站聯(lián)系,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處理。
本網轉載之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lián)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3、本網站歡迎積極投稿。